2008年6月26日 星期四

【兒女私情】夏日的圖書館

比起大學的圖書館,我還是比較喜歡在家裡附近的小圖書館,那種外面有個小公園的。

環境是沒甚麼差別啦,差別只在圖書館吹冷氣的時候總有不少認識的人,過來我的面前說聲「嗨」。
說聲嗨也沒甚不好,只是怕專心的時候被嚇到。


今天一整天天氣都讓我有點適應不良,早上走在路上要瞇眼睛,下午的天空反而變得霧漫濛濛,接著下大雨,的確適合期末考的天氣。這時候繼續待在圖書館讀著書,有種幸福感。(如果不用去想幾個小時之候把自己撐飽,又必須要趕回家刷牙的話。)

我在圖書館裡去問了一位同堂但不認識的女孩歷史題目(歷史課我老是在昏睡),因為這種氣候,我回到家還繼續想著她的模樣。

2008年6月18日 星期三

【錄編貪】我的肚子掛點

不能吃硬的東西,讓我覺得痛苦。有人會說,還有稀飯可以吃啊?這說的太簡單了,我沒辦法把稀飯弄得那麼美味,就算有辦法,也沒辦法連續幾天吃同樣的東西。此外讓我花一小時吃飯會也讓我受不了(因為一下就餓了、餓了再吃、吃了再餓)

我一直都挺喜歡ptt的,但看了令人難過的文章次數變多之後,我上ptt的次數也跟著減少。(當然裡面還是有好地方啦!)

太多的文章內容不叫做事實,叫做個人的觀察心得。(但並不代表觀察是正確與否。)

譬如今天有人遇到了惡駕駛,意外地發現駕駛是女孩子,便氣沖沖回想並上網寫個結論"女孩駕駛習慣很差!"

明明重點放在道路駕駛的安全守則上頭,還有人沒有必要地去區分性別,而不是說有駕駛人怎樣怎樣。。。

開Mercedes 500不見得都是有錢人,有錢人也說不定開的是便宜車,真的,沒必要去強行區分出這種結論。(相反地,應該努力去阻止這種結論。)

特別的是,將這種個人經驗擴大成一般性準則的人並不少。而且是沒有根據的。
(比方說,有人感冒了,樓下鄰居說,啊!趕快去吃三支雨傘標就好了。“因為”我孫子每次都是吃這個就好起來了。)
這個“因為”,沒有代表任何解釋的能力。只能看作是獨立的一個例子。

很多問題不應該這麼表面,特別是牽扯到男女性別。這種文章我每看一回便難過一回。

2008年6月2日 星期一

【錄編貪】聽到會頭暈的

基本上基本上基本上基本上基本上基本上。。。。

旭老五十分鐘內可以講個兩百次"基本上"
雖然我明白老師可能太累太專心要不然就是太想流行才會這樣,但這真的會要我命啊!倒下睡覺也不是。。

打開電視也會這樣(我不喜歡看電視,但還是會跟著朋友看,或是守著看NBA,因為電視的畫面比網路live好)。


以前看過中天新聞,有一則新聞報導中部一家早餐店生意鼎盛(炒麵,炒米粉,貨真價實,料多味美),接著記者訪問一位消費者

「你為什麼要來吃?」

“我是從台北下來的,自從吃過一次之後,每次經過這裡,一定會專程過來這家店吃早餐,。。。”

接著記者問:「那你覺得好不好吃?」

難道受訪者會說:“對!真的很不好吃!我就是這麼自作自受,專挑難吃的東西吃,吃完我還去撞牆,因為我腦袋趴呆,專程從台北過來這兒吃早餐???”